鏡好聽

鏡好聽全新APP上線 體驗全面升級,即刻下載

下載
節目 文學生活

【徐振輔專欄】拉薩及其時間地景

主持人 徐振輔
單曲長度 00:10:06
發布時間 2019-04-16
專輯資訊
徐振輔
追蹤 51
作品 2

info


資訊


徐振輔專欄〈拉薩及其時間地景〉全文朗讀

時隔數年,我又來到西藏,站在布達拉宮的石階上,展望整個拉薩城。

從這裡就能清楚看出,海拔3650公尺的拉薩其實是一大片平坦河谷,四周群峰高達5000公尺。其間有一條與城市共生了千年的拉薩河,侵蝕岩石,積澱平原,帶來流水與泥沙;而人們築起堤防,開挖水道,建造橋樑與渡口。無論是哪一群人或自然物,都沒辦法獨立決定一座城市的樣貌。他們必得透過對話、協商、索取、退讓,戰戰兢兢地摸索一種共生的可能性。城市在每一個時代的樣貌,就是一段密集互動過程中的暫時性結論。

而我所在的布達拉宮建築在瑪布日山的山頂,是河谷平原中央一個突兀的制高點。

如果你低頭,從山腳開始往東南方看,鄰近拉薩河北面這個區域,就是所謂拉薩的老城區。西元七世紀,吐蕃藏王松贊干布在此建立了城市最初的雛形,從此有了布達拉宮、大昭寺、小昭寺這些知名地標。現在這一帶仍有許多以黑、白、紅三色為主的藏式碉房,傳統小販集市活躍在巷弄中。這種表面的古舊感或許是有意為之,但相較於遠處高樓林立的新城區,還是會給人一種童年時曾經在此生活過的錯覺。

 

如果有人來西藏卻不拜訪大昭寺

老城區的心臟是大昭寺,最早的外地商人、手工作坊、客棧、行政機關都聚集於此。它並不只是地理意義上的,也是精神意義上的核心。如果有人來西藏卻不拜訪大昭寺,那樣的旅行如同夢遊。大昭寺中有一尊覺臥佛,據說是2500年前,佛祖釋迦牟尼命工匠依自己12歲的形象所塑造。這尊佛像最初被供奉在古印度的烏仗那和菩提伽耶,將近1000年後,在兩晉時期被帶進了中國。到了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為妃,佛像才從唐朝宮廷來到了西藏。輾轉流離的過程中,祂躲過了歷史上的數次戰亂,如今在拉薩供奉了1000多年,其完整、華美、悠久、殊勝,世上沒有任何佛像能與之相比。你經常會在藏區各地看到虔誠的朝拜者,用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從千里外一路磕頭而來,不為別的,就是要朝拜大昭寺這尊佛陀12歲等身像。這是很多藏傳佛教徒一生中最大的願望。

 拉薩大昭寺前廣場(東方IC)

而除了朝拜佛像本身以外,這些信眾也會以大昭寺為中心,依循3條路線順時針轉經。其中最內圈稱為囊廓,是以佛像為中心繞行大昭寺內殿;中圈稱為帕廓,原本轉的是古大昭寺的外圍,現在則是擴建後的大昭寺外那條環形的八廓街;而最外圈稱為林廓,環繞的是老城區的外緣,長度大概有10公里,古老時期,那就是整個城市。這3條同心圓式的轉經道隱含了佛教的宇宙觀,也決定了胚胎時期的城市空間結構。

如果再往外看出去,就是新城區了。那裡道路筆直,垂直交叉,是這幾十年來漸漸生長出來的。要繼續細分的話,新城區當然也有比較新的部分跟比較老的部分。只要你願意,邊界是無限的。

 

舊的邊界慢慢被抹去

不過這時請你轉而往北面看,一直看到河谷平原的盡頭,會在城市外緣的山腰處發現拉薩三大寺的其中兩座:色拉寺和哲蚌寺。這裡和老城區已經頗有一段距離,據說如此選址是為了避免喧囂俗世,讓僧人可以清靜學習。畢竟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散布在河谷各處的寺院、貴族宅邸、平民聚居區之間都是廣大的濕地與林地。只是現在,新生的城市把這些地方都黏合在一起了,舊的邊界慢慢被抹去,新的邊界也依循新的秩序而生。譬如我數年前還沒有看到的眾多武警與檢查哨,在此刻新的意義下,又將拉薩分割成比較敏感的地方與比較不敏感的地方。

 冬季大雪後的拉魯濕地(東方IC)

剛剛望向遠方的城市邊緣時,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拉薩西北邊有一塊像是城市刻意割讓出來蘆葦濕地,與新城區之間僅以道路區隔,互不侵犯。

對我來說,那很像是一塊拉薩的時間地景。

時間地景(Time Landscape)是美國藝術家松費斯特(Alan Sonfist)在1978年創作的一件地景藝術品。他在繁華的紐約曼哈頓下城找了一塊25 x 40英呎的閒置土地,種植白樺、黑櫻桃、紅刺柏等早期原生於當地的植物,而後放任自由生長,試圖重現紐約300年前的自然地景。他說,我們應當建立起一種類似於戰爭紀念碑的自然紀念碑,提醒人們這塊土地曾經的樣貌。

確實在更早更早以前,如果站在沒有布達拉宮的瑪布日山頂,應該舉目四望都是那樣的濕地與林地。而現在若以衛星的視角,從太空中俯視拉薩,則幾乎都是灰白色的城市建物。不過,唯獨西北角有一塊殘存的暗棕色缺口,那裡在藏語中稱為當巴,意即生長蘆葦的地方。現在的名字是拉魯濕地自然保護區。

 

西藏的地形乃是一個魔女仰臥之相

我突然想起先前參拜大昭寺時,嚮導說,當年文成公主帶12歲等身像進藏,在冰天雪地中跋涉千里,佛像都是用一輛馬拉木車載運著。當他們終於來到拉薩時,木車卻深陷在一個叫惹木欽的沼澤地帶,無論如何都拉不出來。所謂的惹木欽,指的是同樣在老城區的小昭寺那一帶。

大昭寺(東方IC)

得此凶兆,精通陰陽五行之術的文成公主經過測算,發現整個西藏的地形乃是一個魔女仰臥之相。為了鎮伏魔道,必須在祂的12個關節處和心臟蓋上寺廟才行。後來12座鎮魔寺建成,唯獨心臟是一座湖泊,人們本想用土填平,但湖水卻汩汩湧出,怎麼都乾不了,最後只好用木材把整座湖覆蓋起來,再把最後一座寺廟建在上頭。

那就是大昭寺。

嚮導只要說了這個故事,一定會帶他的客人去看大昭寺中一塊黑色的大石頭。那石頭頂端有個很深的孔道,一路通到寺廟底下。他們說,這是松贊干布為了向後世證明底下真的有個湖泊而留的。據說只要靠近洞口,就可以聽見湖的聲音。

記得我當時就走上前去,彎下身子,側頭把耳朵貼近那道石頭的孔道,將所有注意力集中於此,希望能聽見湖泊的聲音。

而湖泊就對我說話了。

當然沒有,我久久傾聽,連一點水的跡象都沒有。

徐振輔(徐振輔提供)

作者小傳─徐振輔

台大昆蟲系畢業,現就讀地理系碩士班。喜歡攝影、旅行、貓。夢想是拍攝野生的獨角鯨、雪豹、天堂鳥等,有些人以為是神話的生物。最近比較用心的主題有婆羅洲、北極、西藏和蒙古。

按讚加入《鏡文化》臉書粉絲專頁,關注最新貼文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