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資訊
羅西尼、舒伯特約莫是貝多芬一個世代後的人,羅西尼晚貝多芬22年出生,舒伯特則晚貝多芬27年出生。本集《時代奏鳴曲》,特別邀請到人氣聲樂家、女高音林慈音,聊聊同個時代下的羅西尼與舒伯特,兩人分別發揚光大了義大利美聲歌劇與德文藝術歌曲,各自展現出什麼樣的特色?反映著什麼樣不同的人文傳統?而羅西尼、舒伯特兩位作曲家和貝多芬之間,有又什麼樣的互動關係呢?
來賓簡介:
林慈音,女高音。英國皇家音樂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特優演唱文憑,英國皇家音樂院音樂學士學位,國立藝專音樂科畢業。自2000年返台以來,於表演舞台上表現傑出,並活躍於國內外歌劇、神劇、藝術歌曲等演唱領域。
本集重點:
01:26 在羅西尼和舒伯特的詮釋上,聲樂家會運用到什麼不一樣的技巧?
04:32 義大利歌劇有何特色?羅西尼如何讓美聲歌劇發揚光大?
10:30 貝多芬歌劇《費黛里奧》上半場是喜劇,下半場卻轉為嚴肅……
14:09 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如何以音樂來呈現詩中的畫面?
18:14 也聊聊德語歌劇:莫札特《後宮誘逃》、韋伯《魔彈射手》
21:26 這幾年歌劇圈為何常出現「政治不正確」的話題?
24:45 羅西尼、舒伯特兩位作曲家跟貝多芬之間有過什麼樣的互動?
延伸聆聽:
Gioachino Rossini: ‘Ecco, ridente in cielo’ from “The Barber of Seville”(羅西尼:〈天空裡的微笑〉,出自《塞維里亞理髮師》)
Gioachino Rossini: “Guillaume Tell” Overture(羅西尼:《威廉泰爾》序曲)
Franz Schubert: Symphony No. 8 in B minor, D. 759(舒伯特:《未完成》交響曲)
Franz Schubert: "Die Forelle"(舒伯特:《鱒魚》)
Franz Liszt: “O lieb, so lang du lieben kannst”(李斯特:《想愛就愛吧》)
片頭音樂:
Johannes Brahms: Clarinet Trio in A minor, Op. 114 – II. Adagio. Performed by Paul Pitman, Michael Arnold, and Bang-Eun Lee. From Musopen.
封面畫作:
Marguerite Gérard: Prelude to a Concert. National Museum of Women in the Arts.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時代奏鳴曲》】
每週四上線全新一集
歡迎追蹤關注,開啟小鈴鐺,給予五星評價
製作人:周郁然
錄音師:曾海芬
剪 輯:謝佩妤
鏡好聽全新改版上線!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鏡好聽》: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subscription
| 免費下載《鏡好聽》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追蹤《鏡好聽》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追蹤《鏡好聽》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