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資訊
本集是《時代奏鳴曲》第二季的最後一集,特別邀請音樂學者、古典樂評家焦元溥一起對談,藉由貝多芬來回顧與總結這一季。一方面看貝多芬如何受到韓德爾、海頓、莫札特等音樂家,甚至康德(Immanuel Kant, 1724 - 1804)、席勒(Friedrich Schiller, 1759 - 1805)等哲學家、詩人的影響,一方面也看他如何與當下或未來的時代互動與對話。
為什麼焦元溥說貝多芬是跟「時代環境」扣得最密切的一位音樂家?貝多芬和拿破崙(Napoleon Bonaparte, 1769 - 1821)兩人的命運,有著什麼樣的相互輝映關係?貝多芬先後遭逢失聰的打擊、名利的誘惑,以及姪子監護權的爭奪官司,最終為何選擇回歸藝術的本質,走入晚期風格?一起來聽聽吳家恆與焦元溥的分享。
來賓簡介:
焦元溥,台大政治學系國際關係學士、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15歲起於雜誌報章發表文字作品,涵蓋樂曲研究、詮釋討論、音樂家訪問等,著有《樂之本事》、《遊藝黑白》與《樂讀普希金》等書。近年更製作並主講音頻節目與課程;2013年以台中古典音樂台「焦點音樂」獲金鐘獎最佳非流行音樂節目。
本集重點:
02:02 要慶祝貝多芬年,最好的方式就是那一年都不要演奏貝多芬?!
05:10 為什麼說貝多芬是跟「時代環境」扣得最密切的一位音樂家?
13:43 焦元溥認為貝多芬1802年留下的《海利根城遺書》收件者其實是?
22:17 貝多芬如何受海頓、莫札特影響?如果貝多芬成為莫札特的學生……
31:34 每一次貝多芬要做跳躍性突破之前,總會先回頭看看前輩們留下的軌跡
延伸聆聽: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Quartet in C major, WoO 36 No. 3(貝多芬十四歲寫下的鋼琴四重奏已具有強烈的個性)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 3 in E-flat major, Op. 55 “Eroica”(貝多芬和拿破崙之間有著雙子星般的關係,1803-04年間他寫下突破性的《英雄》交響曲,約莫也是拿破崙稱帝的年代)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29 in B-flat major, Op. 106 “Hammerklavier”(貝多芬晚期的重要作品:第29號鋼琴奏鳴曲《漢馬克萊維》)
Ludwig van Beethoven: String Quartet No. 15 in A minor, op. 132(貝多芬晚期的重要作品:第15號弦樂四重奏)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時代奏鳴曲》】
對於節目內容如有任何想法或建議,
歡迎透過鏡好聽網頁或粉絲團留言告訴我們!
製作人:周郁然
錄音師:曾海芬
襯樂插曲:
(1)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 2 in D major – I. Adagio molto – Allegro con brio
(2)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 3 in C minor – I. Allegro Con Brio
封面畫作:
Caspar David Friedrich: Wanderer above the sea of fog. Hamburger Kunsthalle.
鏡好聽全新改版上線!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 立即訂閱《鏡好聽》: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 免費下載《鏡好聽》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追蹤《鏡好聽》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 追蹤《鏡好聽》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