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好聽

鏡好聽全新APP上線 體驗全面升級,即刻下載

下載

尋找自由,尋找詩:曹疏影談《她的小舌尖時時救我》有聲書

鏡好聽 2022-05-03 11:00:00

🎧 馬上登入收聽!【作家說】EP08|尋找自由,尋找詩:曹疏影談《她的小舌尖時時救我》有聲書

 

相較於過去的作品,《她的小舌尖時時救我》帶來哪些轉變或突破?

 

《她的小舌尖時時救我》是2021年出版的詩集,上一本是2012年在香港出版的《金雪》。兩本詩集相差八、九年,恰好是寫詩以來創作量最大的一段時間,所以狠心刪了很多的詩。比較兩本詩集,首先是空間的不同;上一本是在北京求學時寫的,包括從北京到香港,中間穿越中國大陸的詩。寫第二本詩集時主要在香港,而香港同時具有人口密集與廣闊的山海空間,具有奇異的空間感,所以我認為第二本詩集的城市感相當強烈,不同的空間特性也會影響到語言,讓詩句發出都市般迷離的光線。第二個不同是寫《她的小舌尖時時救我》時廣東話比以前好很多,那時在香港工作主要說廣東話,會很自然感受到廣東話的表達方式和我的母語,就是哈爾濱的東北話、中國大陸的普通話的區別。這種詞語和詞語之間、人與人的縫隙是我很在意的。

 

詩集以地域疆界分輯,包括香港、臺灣及其它地區。各地的生活及文化經驗,對創作帶來什麼影響?

 

詩集主要是按照香港去分區的,比如香港島、九龍、新界(雖然在詩集裡取了另外的名字),還有我自己居住的大嶼山,是一個很大很可愛的島。還有剛剛來到臺灣時所寫的詩,也節錄成一輯,與其它在各地旅行的詩(主要是日本)。因為覺得我的詩受外在環境和風物、詞語間的啟發很深,比如香港島的氣質混雜了英國殖民與本土華人的生存痕跡,九龍則充滿新舊時代、不同文化匯聚所產生的一種張力。它對詩語言也造成刺激,比如我的很多作品都是在九龍人最多的市場裡寫出來的。

 

從香港來到臺灣是2018年的夏天,來到更為闊大、多元豐富的地方。那時我可能困在過去和正在發生的惡夢裡面,臺灣以當時的草木風物來承接我,同時好像是把卡在惡夢裡的我,重新逼回一個地方去思考「自由是什麼」。我就發現,在上一本詩集的後記裡面寫過,開始寫現代詩正是因為來到四面八方不是方向,也四面八方都是方向的時刻。要從筆下尋找自由,所以才會成為寫現代詩的一個人。來到臺灣寫下這些作品的時候,好像又回到了當年在北京,剛開始寫詩的那個時刻。

 

在詩裡讀到不少關於身份及孩子的思辯記錄,這些不同的身份有助於妳的寫作嗎?

 

我覺得在成為母親之後,就多了一種身份。我一直以來看待身份的方式,有點像是不同的牢籠。當然,有時候會產生美麗花園的錯覺,但同時也是一個牢籠。我覺得有些身份是假的,比如說妻子是奠基於社會倫理的身份,它可能不夠真實。可是有些身份是無法擺脫的,比如母親,這也是為什麼孩子來到時我身處巨大的惶恐之中。我其實想把這些惶恐、思考和突圍的過程表達出來。我覺得嬰兒的出現讓自己重新成為「我」,因為沒有一個對立面的時候,可能並不能清晰的感覺到「我是什麼」,但當它在我的對立面,才有界定的機會。看到對世界沒有任何成見的一雙眼睛所映照出的「那個我」,可能是更美麗的我。如果說世界是由編碼構成,嬰兒用語言學習進入我們的世界,那樣一個從無到有、不停嘗試與修正的過程深深吸引著我,這些都直接作用於詩的語言呈現。 

 

這本書的名字叫《她的小舌尖時時救我》,「她」是我的女兒。當時她是嬰兒,所以哺乳的過程中,嬰兒的舌尖每一秒鐘都在乳頭上舔舐,會感覺到一種「臨界感」的產生。這和寫詩時想要有所表達的衝動非常像,和我剛才所說重新回到一個起點,重新去尋找跟定義自由的感受是完全一樣的。這種相似感是,在那一個時刻你可以強烈感覺到自己的存在,那存在的同時也想為存在來突圍,同時身邊也有一些新的生命正在發生。這就是書名的由來。

 

外界的各種聲音會成為靈感來源嗎?請分享聲音或不同的語言,對詩作帶來哪些影響?

 

我是一個喜歡去聽不同語言和方言的人,小時候會明顯感覺城市的人和我家裡人未必相像。媽媽和外公是從河北到哈爾濱,他們的口音跟表達方式跟我爸爸那邊,東北在地使用的語言就不太一樣。這是讓我在日常生活非常著迷、可以捕捉到一些趣味的地方。後來到北京求學,可以從身邊同學聽到很多的方言,讓我覺得很有趣。當我來到香港聽到粵語,其實剛到香港是不會講粵語的,但工作一段時間後很快就可以用廣東話做採訪。廣東話裡很多發音的方式,如嘴唇和舌尖的摩擦非常吸引我,有種像是上輩子被遺忘或失落的文化,才會這樣的吸引我。在我寫詩的時候,包括外語(我也在義大利待過),那些語言的片段經常交織在腦海裡。我自己也是一個很喜歡聽音樂的人,從家鄉傳統的戲劇到搖滾、世界音樂、古典樂都很喜歡。所以曾跟一個音樂人朋友說很羨慕你們,因為寫詩的人就是看不出心裡的波瀾,你看不出我的表情。但他覺得詩人是一個會移動的教堂,就是你們心裡面發生那麼多事情、那麼多內心劇場,雖然看不到,讀文字的時候才會驚訝那麼豐富。所以我覺得在文字裡面,會像迴聲一樣交織著以前聽過的語言的片段、聲音的片段,包括來到臺灣之後,聽到同樣很豐富的語言和聲音場景。

 

請分享錄製後的心情,或過程中難忘的插曲。

 

這次錄製有聲書,最難忘的時刻是一個人坐在錄音室裡,工作人員戴好耳機、隔著玻璃對我微笑示意時,面對曾經寫下的作品的感受。在寫下這些作品時,心裡都有一些意識或尚未意識到的聲音,為作品的每一個字定調。我很感謝有這樣的機會,讓我重現這些聲音。在讀的過程中,有一首詩印象非常深刻,是寫給流產的孩子(其實他當時是一個胚胎),我在讀的時候才發現寫那首詩時有雙重聲音,一個是不捨的母親,一個是勸她要放下的母親。我可能想把這兩個母親之間微妙的不同讀出來,但在錄有聲書之前沒有意識不同的層次存在,這是最大的收穫。錄完整本書,覺得比起之前用文字呈現的詩集,有聲書是一本相當獨立的作品。感覺心裡還有一些關於文字的細節、很多故事想要讀出來。我也期待聽眾在聽了之後,這些聲音可以和你內心的世界、內心的聲音相扣合,激盪出一些新的可能。

 

 🎧️ 現在就收聽有聲書:《她的小舌尖時時救我》

░《她的小舌尖時時救我》​░

 

《她的小舌尖時時救我》受到 2021 Openbook 好書獎、第八屆楊牧文學獎肯定,曹疏影的文字品質毋庸置疑。但除了偏重視覺及抽象意義的「好看」,營造「好聽」的感受也很重要。聽疏影讀詩,察覺細膩情感緩緩流淌,在這本收錄近十年作品的選輯裡流經香港、臺灣與其它區域,是貼近詩人生命的重要證明。讓我明白有些詩不只需要被寫下,更得聽詩人親口聽讀出來,才算是趨近完成的表現。

 

◈ 作者:曹疏影

◈ 實體出版社:黑眼睛文化

 


 

more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