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聽一本有聲書:《社頭三姊妹【金鐘影后蔡淑臻親聲朗讀】》
▰ 一週聽一本有聲書:《社頭三姊妹》
社頭的超級星期六就要來了,芭樂是芭樂玫瑰是玫瑰,不管情欲衝撞或命運車禍,該瘋該死的各就各位……在這個現實世界也瘋狂的時刻,走進陳思宏的《社頭三姊妹》,聆聽金鐘影后蔡淑臻迷幻的詼諧的正經的歪掉的多重聲音宇宙,跟著書中角色一起大啖寂寞,大聲喊幹。
🎧現在就收聽:《社頭三姊妹》
-
▋ 編輯室推薦:福林橋林小姐
睽違一年多,陳思宏帶著他最新的小說《社頭三姊妹》從德國回到臺灣,準備再次向世界拋出他沒有冷場的故事,再度擾動讀者的感官迴路。
在小說扉頁中,陳思宏引用了法國作家保羅‧瓦勒里<羅拉>這首詩中的一句話:「我將這個萬物生機勃勃的封閉系統命名為:孤獨。」我一開始不太清楚它與小說的聯結,直到有聲書的錄音接近尾聲,此時主要角色(一號、二號、三號、但丁、小B、鄉長、夫人、導演)的人生劇場、他們的地獄與天堂,加上作者為他們打造的既寫實又奇幻的生活場景,在我腦中輪番上演,某一瞬間我的腦洞突然開了,似乎懂了保羅‧瓦勒里詩句裡的涵義,是啊,孤獨,在這個鬧哄哄的世界,是這麼的個人,又是如此的普世;它可以是哀傷的,但也可以很浪漫。
在這個故事裡,無論是出生就註定是大家眼中「異類」的三姊妹、人生勝利組的鄉長、從台北來到社頭的小B……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處境,都有自己覺得無法融入社會、或是社會無法接受他作風的地方,又或是,每個人都有想要從身體裡大聲呼喊「為什麼!」的心情,然而我們從字裡行間看到的是另一種風景──可能是欲哭無淚的淡然、轉而關照眾生的移情,或是硬撐著而累倒了……
面對情節多元、苦情多樣但笑點也很多的《社頭三姊妹》,鏡好聽這次特地邀請了金鐘影后蔡淑臻來擔綱朗讀者,而資深配音員盧怡君也參與了前期的聲音開發指導。錄音過程中,我們直擊蔡淑臻的敬業精神與演藝專業,也看到她有著像冷面笑匠般可愛逗趣的一面,有時候就算只是簡單一字的表達,也能讓情節的趣味性立即升溫。
蔡淑臻的主述聲調輕柔(據她自己的形容是具有助眠效果),為不同性格的角色量身打造了專屬的聲音,連單次出場的配角(譬如神明、鄉民、記者、臭豆腐叫賣聲等等)都有經過一番設計。我在審聽音檔的過程中,聽到蔡淑臻細膩地用聲音傳達她對故事的感受和角色心情的體會,也聽到錄音師德瑋發揮創意安排的效果,真心覺得能當這本有聲書的第一位聽眾,滿幸福的。
究竟在《鬼地方》、《樓上的好人》之後,陳思宏賦予《社頭三姊妹》這本「彰化三部曲」的最後一塊拼圖,會具有什麼樣的形貌、氣味與聲音呢?戴上耳機,做個深呼吸,好戲登場囉,溫柔與瘋狂即將來襲。而當聆聽完小說之後,也別忘了緊接著的兩集壓箱寶──由陳思宏親聲錄製的<後記>,以及他和蔡淑臻在Live Podcast的芭樂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