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週聽一本有聲書:《情緒流動:11個內在對話練習,陪伴孩子調節情緒》
絕大多數的問題行為,都源自於情緒問題。讓我們乘著鏡好聽主播楊日瀚沉穩療癒的嗓音,陪伴孩子,學習覺察情緒、安頓情緒,讓情緒如溪水般自在流動。
🎧現在就收聽:《情緒流動:11個內在對話練習,陪伴孩子調節情緒》
-
▋ 編輯室推薦:來自泰拉的噗哩
《情緒流動:11個內在對話練習,陪伴孩子調節情緒》是胡展誥諮商心理師繼《刻意放鬆》之後的又一部情緒療癒作品,不過本次作者要帶領我們聚焦的是關乎孩子的情緒調節練習。
面對一個正在「暴走」狀態的孩子,相信各位父母或照顧者們都曾經浮現過類似的念頭:
- 明明只是一件小事,有什麼好生氣的?
- 有話為什麼不好好講,要用生氣的?
- 怎麼樣才能讓孩子的情緒趕快消失?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說,他書寫這部作品,就是要回應讓廣大父母頭疼的這三個問題,帶領讀者們穿越情緒的表層,看見不同情緒層次中所隱藏孩子們的真正需要。除了理論的說明,書中還有大量的案例分享與清楚明確的練習建議,透過有聲書聆聽,如同聽見心理師娓娓道來,更能輕鬆吸收這些具體實用的情緒調節方法。例如,書中提到:當我們禁止孩子某些行為時,最好也能夠提供其他替代的行為選項。比方說:今天不能買玩具,但你可以挑選一包喜歡的餅乾。因為「不可以」是屬於禁止的指令,容易引發大腦的焦慮與抗拒,而「可以」則讓人擁有具體的方向,也覺得比較放鬆與安心。用「可以」取代「不可以」,不僅能讓孩子處在相對平穩的情緒狀態,也可以讓他清楚知道你的原則和界線,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
而儘管我們已脫離被稱為孩子的時期有段時日,但曾經的那個小小孩應該至今仍活在我們的心中,兒時有美好快樂的回憶,難免也有受傷的記憶。因此當我在進行本書的有聲化製作時,時常忍不住與自己的兒時記憶相互映照,感覺到當時的情緒被好好接住,也屢屢被書中心理師充滿耐心與愛心和個案孩子們的互動所感動。
本書在錄音時,錄音師仁斌與主播日瀚也不約而同的表示,在準備這本書的過程,真是收穫良多,希望即將聆聽這一本書的你,也能如作者所說,慢慢聽見自己的情緒、重新練習表達而非壓抑情緒,不論是面對自己或陪伴孩子,都能逐漸熟練讓情緒流動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