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好聽

鏡好聽全新APP上線 體驗全面升級,即刻下載

下載

與青少年並肩談心,一同在《少年新聞週記》裡寫下看待世界的新觀點

鏡好聽 2024-06-28 12:00:00

S2EP02|與青少年並肩談心,一同在《少年新聞週記》裡寫下看待世界的新觀點ft.
鏡電視新聞部製作人鄭怡華、主持人潘照文➤ 點擊收聽

 

翁:各位聽眾大家好,歡迎收聽鏡電視的《好好評新聞──公評人來了!》,我是鏡電視公評人,也是這個節目的主持人翁秀琪。這一集我們要好好聊一聊鏡電視新聞台每周六、日晚上的九點半至十點播出的兒少新聞節目《少年新聞週記》。這可以說是目前台灣新聞台,僅此一家別無分號,針對兒童與青少年製作的新聞節目。究竟是其他新聞台都沒有發現這片藍海,還是眾所皆知這類型的節目製作起來困難重重,所以大家都很有默契躲得遠遠的呢?

 

今天,我們就請《少年新聞週記》的製作人鄭怡華及主持人潘照文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專門針對兒童與青少年製作的新聞節目跟一般的新聞節目有什麼不一樣的眉角。在請他們和大家打招呼前,我先簡單介紹一下他們的背景

 

節目製作人鄭怡華是資深的媒體人,在文字和電視媒體的經歷都很豐富,她是曾任中央通訊社約聘寫手、親子天下兼職撰稿。怡華也是電視資深製作人,曾在香港鳳凰衛視服務,也是《文茜世界週報》的資深記者,和東森電視新聞的記者和主播。

 

今天節目中的另一位來賓是《少年新聞週記》主持人潘照文。照文是以醫療記者入行,關心最貼近生活的消費及交通新聞。她說自己的個性是拚命三郎,碰到重大災難時總是衝到第一線,空難、恐怖攻擊和日本熊本大地震,她都是第一時間衝到現場,可以說是有熊熊的記者魂。照文在鏡新聞除了播報一般新聞外,也接下了《少年新聞週記》的主持棒,她的開場詞很可愛「只要是你care的事,通通我照你」,很巧妙地把她名字中的「照」的諧音帶入。 我們等下一定要請她好好分享,當主播和當主持人有什麼不同。

 

翁:這一集我們想要來聊一聊《少年新聞週記》的編播理念。是不是就先請製作人怡華跟我們分享一下,做為全台唯一以青少年為目標觀眾TA的電視新聞節目,你最希望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鄭怡華:我自己有一個15歲的孩子,常透過孩子的眼睛看這世界。旅居英國、菲律賓、瑞士共8年的時間,汲取許多不同的養分。當地小學生沒功課,但回家看7分鐘的新聞,洪災、暖化、世界難民。期待台灣學生也能開拓視野,與世界接軌。

 

翁:我的大兒子也是在德國念到小學一年級才回台灣的,我發現他本來很會畫畫, 回台灣以後變得不會畫了,好像被什麼框住,呈現出德國和台灣兩地的教育方法的不同,的確對於學生的學習產生不同的影響。

 

鄭:國外的教育多了人本的概念…德國教育有一種異於體制類教育的蒙特利梭教育哲學,特色是: 1. 尊重兒童,以兒童為中心 2. 給予兒童自由的選擇權 3. 把握兒童的敏感期 4. 混合年齡教學 5. 著重智慧和品格的養成 6. 尊重兒童的成長步調,沒有課程表 7. 教師是一個引導者8. 配合兒童的環境及豐富的教具 9. 摒除獎懲制度 10. 注重日常生活教育及感官教育 11. 注重本土文化及跨文化教學 

 

翁:德國教育強調生活知識,比如說,他會教怎麼樣吃蘋果才不算浪費。請製作人繼續談談少週的規畫重點。

 

1. 少週做為國際節目中心一員,在這方面能發揮很大的效益。我們會重新整理、包裝當週的國際新聞,除了逐一播報新聞外,在「不可不知3件事」的單元,我們會搭配虛擬動畫和圖卡,深入淺出地介紹國際重要新聞的來龍去脈,把當週最重要國際新聞做深、做廣,做得更立體。

 

2. 另外,在「時事不Lose」的單元,我們是用兩三分鐘的時間,快速掃瞄當週發生的國際事件,有點集錦的概念。這樣一來,國際新聞就親民些,比較好懂,因為我們已經把艱澀難懂的國際要聞分類好,哪些要加重分量解釋說明、哪些瀏覽知道就好,其實就很清楚。這跟同學們做筆記很像,提綱契領抓重點、抓大方向。

 

3. 當然除了餵給孩子們該知道的訊息外,我們也鼓勵孩子們表達自我。所以少週去年新創了「-18大膽說」的單元,讓同學們針對熱門議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比如我們做過「國語課本的文言文比例該不該調降」、「是不是還要設立博愛座」等。

 

4. 由於青春期的國高中生,身心面臨巨大改變,也有特別多的煩惱和心事。少週的「學生心聲筒」單元,我們就蒐集同學們生活上的大小煩惱,比如課業上的、同儕相處上的、和父母之間的衝突、考試壓力等等,我們是透過動畫和書信往來的方式,以視聽方式在電視上呈現同學們的問題,然後再請專家或學者給予意見和鼓勵。當然,有時也不完全只是給孩子建議,我們也適時給家長一些可能的方向,特別是孩子遇到問題時,可以怎麼介入、怎麼協助,在親子關係的培養上,應該多注意什麼,這些我們都會請教專家,讓大人一起來傾聽孩子的心聲,一起陪他們面對難題。

 

5. 所以,這個節目雖然是專門為青少年打造的,但我會期許它是一個雙向溝通的管道,不只是我們大人一直在餵訊息、給意見、給方向;我很希望能加入孩子多元的聲音;同時也希望孩子能分享他們看到世界。所以我會很希望未來能讓「校園特派出任務」的單元,真正轉型,找到有想法、也願意分享的國高中生,加入我們的行列。因為從學生角度看到的世界,真的和大人不一樣,有一點天、有一點創意、也有一點無厘頭,不過,那才是真正的青少年。

 

6. 總結一句話,我最希望這個節目能達成的目標,是青少年能透過節目畫出一個同心圓,向內探索自己、向外放眼世界,然後把這個同心圓,愈畫愈大、愈畫愈多彩。

 

翁:接著想請製作人怡華分享《少年新聞週記》的選題原則。公評人很重要的工作是公共問責,我的辦公室就曾經邀請兒少專家前來與新聞部同仁交流。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與會的兒少議題工作者都強調,青少年一點都不幼稚,不僅不需要因為TA是青少年而刻意降低議題討論的難度,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節目播出、上傳網路以後,有許多成年人點擊觀看和分享。製作人和主持人是不是也有類似的觀察呢?

 

鄭怡華:

1. 對,青少年一點都不幼稚,我女兒才常笑我很幼稚。所以我們也不會特意去降低議題討論的難度。思辨教育。

2. 選題原則:讓國際時事更立體。軟硬兼顧,例如 以巴衝突、六四、柏林圍牆、印度火車意外、長棍麵包、學校制服….。

3. 我自己很喜歡「不可不知三件事」的單元,也常在蒐集和歸納整理資料的時候,學到很多。

 

翁:現在來請教照文,妳平日也是鏡新聞的主播,請問當主播和主持人有何不同 ? 特別妳主持的是一個青少年的節目,他們通常使用的資訊平台不是傳統媒體,妳要如何吸引他們收視?

 

潘照文:

1.短影音的興起,對我來說,要抓住青少年的目光確實是一個大考驗!我不可能像網紅一樣為了搏眼球,做出誇張的舉動、或是發表灑狗血的言論!身為新聞人有社會責任!

 

2.我在節目的主持定位,會是一位「傾聽青少年聲音的鄰家姊姊」,想聊校園討論、有心事煩惱、有各種意見想表達…都可以來跟我說,希望透過「有溫度」的主持風格,希望讓青少年覺得我是一種「熟悉的存在」,所以就會定期來搜尋、接觸少週,自然達到吸眼球的效果。

 

3. 在少年大膽說的單元中,討論的議題有「抖音對青少年的影響」、「融合教育台灣行不行」,我既身為家長、又是傾聽青少年聲音的大姊姊,我告訴自己必須將兩種角色在穿插在節目中,既能點出家長的質疑、又能讓青少年表達意見,增加討論單元的深度。

 

4. 為了降低同學們的緊張感,我會跟同學聊他們的日常,不讓他們覺得我是高高在上的主持人,可以糗我、可以搞笑百無禁忌、又能針對議題深度互相交流意見的「姊姊」,不是請他們來錄影,而是告訴他們「我們正在一起創造好玩、有趣、又有深度討論」的談話節目,因為這樣的互動,這群青少年更加敞開自己,發表意見。

 

翁:兒少新聞還是有一些特殊的限制。比方製作人提過《少年新聞週記》不會去碰觸社會新聞,但我們知道少週有處理近期的校園割喉案,或是性剝削事件,可否將這個界限說明的清楚一些。討論這些重大事件是非常重要的,畢竟這些都是社會熱議的話題,孩子們還是會透過網路、或是同儕討論知道,與其讓他們心慌慌害怕,兒少新聞節目可以引導他們去思考和面對。這部分請製作人聊一下。

 

鄭怡華:

對,這些重要的社會新聞,做為一個週報的新聞性節目如果都不去碰觸,也有點太矯情,不過我們呈現和陳述的方式,和一般新聞和節目不太一樣。一來是因為受限於兒少法的規定,我們對於某些社會新聞的報導,會特別小心處理,;二來也的確我們會擔心,這個以青少年為TA的新聞節目,描述太多細節,是否會造成模仿、或者排擠、或者更多的肉搜及霸凌。但這不是我們自命清高,而是新聞從業人員本來就該扮演好守門人的角色。

 

所以我們的報導會側重在校園及整個社會面臨的難題,究竟未來如何防範?以及家長該如何觀察?如同我稍早提到的,我希望這個節目是一個良性的、雙向溝通管道,所以我們也不會自以為是地,把大人的既定想法和框框,直接套在孩子的身上。比如,前陣子有情緒障礙的學生,在課堂上對老師動手,當時教育界又一番討論,究竟是否應該讓情緒特殊生及普通生在同一班級上課,進行所謂的隔合式教育。這是撕標籤還是貼標籤?我們邀請特殊生和一般生接受棚訪,果然特殊生的觀點,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

 

翁:現在來問一下照文,當你主持時碰到在面對青少年不雅片、青少年性剝削、校園割喉案這些敏感議題這些敏感的議題時,你都是怎麼處理的? 比如說,你是不是會提醒孩子發現哪些危機徵兆時,應該向大人求助等等?

 

潘照文:

在面對青少年不雅片、青少年性剝削、校園割喉案這些敏感議題,我最在意的是,被害者或觀眾看見、聽見我的描述會不會不舒服,會盡量以「同理」角度來思考,因此不鉅細靡遺地描述情節,重點應該放在未來該如何防範未然,並且提醒青少年未來遇到類似的危機該如何解決,有何資源可以提供給他們使用。

 

 

翁: 今天非常感謝怡華和照文,來跟我們分享《少年新聞週記》的製播理念。在之後的集次裡,我們會繼續邀新聞從業人員及閱聽人代表,一起就新聞現象及新聞事件辯論,在對話中交換對好新聞的定義和想法,追求鏡善鏡美。歡迎大家追蹤、關注,我們下一集見,掰掰!


 

more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