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好聽

鏡好聽全新APP上線 體驗全面升級,即刻下載

下載
單購 有聲書 文學小說

車諾比的聲音:來自二十世紀最大災難的見證(首次完整俄文直譯)

此產品僅限單獨購買

1986年4月26日,烏克蘭車諾比核電廠發生爆炸事故,輻射塵隨風吹至鄰近小國白俄羅斯……

作者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譯者 陳志豪
版權方/出版社 貓頭鷹出版
節目總長 17:07:37
出版日期 2018-06-05
更新日期 2024-01-30

intro


介紹

集數

在這裡,回家只是死亡的開始……

 

1986年4月26日,烏克蘭車諾比核電廠發生爆炸事故,輻射塵隨風吹至鄰近小國白俄羅斯……為了避開人口密集處,政府以人工方式降下黑雨,白俄羅斯從此成為重災區……

 

---這是獻給未來人類的一段歷史---

 

「車諾比堪稱二十世紀最重大的災害事件,時至今日我還是不解,我所見證的究竟是過去還是未來?……一不小心,就會陷入恐懼的窠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歷塞維奇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歷塞維奇揚名國際代表作

★歷經十年,超過500位受訪者

★首次完整俄文直譯

★政大斯拉夫語系副教授鄢定嘉、中研院文哲所副研究員陳相因專文推薦

 

「他們常會急著想趕快把話說完,唯恐說慢就來不及了。我當時沒意識到,他們的證詞都是拿生命換來的」

 

在白俄羅斯的重災區,美麗與恐懼交織而生。花朵開放得異常豔麗,果實長得特別碩大,不過,一切都禁止摘採……

 

事故後十年,亞歷塞維奇決定傾聽來自受災區的聲音,她訪問了超過500位倖存者,都以親眼所見的死亡,換取的證言,且每個人的聲音都反映出某種面向,那是時間概念的崩解、是國家機器的隱瞞、是俄羅斯人的價值觀,與無數個體生命交織出的眾生相。

 

看得見的死亡與看不見的敵人

 

當時蘇聯正在進行一場為期十年的阿富汗戰爭,對士兵來說,當戰爭結束後,死亡便開始遠離。不過,對車諾比事故的救災參與者,當任務結束後,才是死亡的開始。他們被迫打一場名為核災的戰爭,但敵人卻是看不見的。難以逃離,也無處使力。

他們經常拿廣島原子彈轟炸和自身處境相比。但不解的是,廣島核彈是因為戰爭引燃,但深處絕境的他們,遭此景況,又是為何?

 

「那不是名為『科技』的錯,最大的問題在於人」

 

車諾比事故開啟了一扇窗,讓全世界注意到核災,也讓蘇聯人民開始懂得去質疑原本認識的世界。他們彷彿處在一座人造布景,當政府說一切都沒事了,但雙眼所見並非如此。沒有人清楚真正的輻射數字。一切都被隱藏。

 

如今,這段歷史正漸漸從人民的記憶中消失。但對存活下來的這群人,它從未遠離。即使最後終獲其他國家的幫助,仍無法換回原來的世界。而數十年來,白俄羅斯重災區,在接受支援之餘,也宛如成了各國學者專家研究的實驗室,而人人都是白老鼠。

 

車諾比32週年,珍貴收錄重災區紀實攝影,見證災難的過去與未來

 

受災區,今日是何種景象?

 

2014年來自台灣的記者與攝影師林龍吟導演,宛如二十年前走訪各地的亞歷塞維奇,穿越重重困難,進入「重災區」白俄羅斯東南方。希望透過近30年後的目光,帶領台灣讀者重新審視這場災難。如今這塊禁地,少了人類的居留,成了野生動物的天堂,在這些美麗、生機蓬勃的自然景觀之外,對此地的居民而言,則負載著許多人窮其一生也難以遭遇的過往。

 

今日白俄羅斯最新的核電廠即將啟用,同時人類也面臨碳排放議題,在恐懼與現實之間,有理性選擇的可能嗎?人總是在歷史中尋找解答,這次就讓我們一起在文字與影像間尋找答案。

 

◎各界推薦

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

莊德仁/北市建國中學歷史教師、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所博士

陳玉峯/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兼系所主任

陳相因/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賀立維/退休教授,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核子工程博士

黃士修/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

黃宗潔/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鄢定嘉/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系副教授兼主任

劉心華/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系教授

歐茵西/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退休教授

蔣雅郁/去過車諾比核電廠兩次但沒死的人

簡義明/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

uedada /《絆:後311,日本社會關鍵詞》、《日本製造:日本廣告人的潮流觀察筆記》作者

車諾比核災三十周年紀實團隊

 

◎國際好評

這部復調書寫的傑作,混合了民眾的聲音、報導的談話、電視的片段,各種聲音都反映了某種真相。一種迷人的魅力就此展現。——費加洛報

她從來不只是書寫她的同胞,她關注的是我們所有人。——德國書商和平獎頒獎詞

她的書具有危險的力量,記錄著二十世紀的暴力、愚蠢與殘酷,毫無冷場。──德國國家廣播電台

亞歷塞維奇為歷史中的灰色地帶舉起一盞明燈。──瑞典赫爾辛伯格日報

那有如複調音樂般的作品,為當代世人的苦難與勇氣樹立了一座紀念碑。──二〇一五諾貝爾文學獎


【作者簡介】

姓名: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1948年生,記者出身。父親是白俄羅斯人,母親是烏克蘭人。20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因為作品在國內被禁,電話被竊聽,被禁止參加任何公開活動,因此她2000年離開家鄉,受國際避難城市聯盟協助流亡歐洲其他國家。

其作品以新文體寫成,此為諾貝爾文學獎從未出現過的體裁。這樣的寫作技巧,來自俄國口述傳統。讓世人得以看見映射眾多情感的世界,透過拼貼許多聲音,使作品介於報導文學與散文之間,是一種記錄真相的文獻文學。

她每部作品都花費數年書寫,訪問數百人,對象跨越數個世代,從1917年到今天。可說是關於蘇維埃靈魂的長篇史詩。其描繪的人性拼圖和提出的問題,使其作品不僅是關乎蘇聯而是甚至於全體人類。

除了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與1999年赫爾得獎,其作品獲獎無數,《戰爭沒有女人的臉:169個被掩蓋的女性聲音》獲得2011波蘭安格魯斯中歐文學獎、2011波蘭理查德‧卡布辛斯基獎報導文學類。《車諾比的聲音》獲得2005全美書評人協會獎、1996瑞典筆會圖霍爾斯基獎。《二手時間:追求自由的烏托邦之路》獲得2013法國文學界四大獎──法國梅迪奇獎散文類、2013德國藝文界最高榮譽──德國書商和平獎。

相關著作:《鋅皮娃娃兵:聆聽死亡的聲音》《戰爭沒有女人的臉:169個被掩蓋的女性聲音》《我還是想你,媽媽:101個失去童年的孩子》《二手時間:追求自由的烏托邦之路》
 


 【翻譯作者簡介】

姓名:陳志豪
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及廣告學系雙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碩士。曾參與合譯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二○○九年三月份《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十九卷第一期《知識和權力的畛域:俄蘇東方學與捷克漢學研究初介》專輯期刊文章〈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維護學術名義暨國家利益〉,以及俄羅斯國際工程院臺灣分會會刊專業文章。
 


【攝影作者簡介】
姓名:林龍吟
台中豐原人。畢業於政治大學,後旅居歐洲,就讀捷克布拉格影視學院。執導與攝影之作品,獲摩納哥國際慈善電影節評審團獎、貳零影展最佳劇情長片,並入選紐約威廉斯堡國際影展等。
身兼導演與攝影師,亦致力新聞紀實。以車諾比核災區為題的跨媒材製作《遙遠人聲》,獲曾虛白暨台達獎。2017年成立大島影像,祈以在地內涵,延續跨國視野。

 

 

【朗讀者簡介】
姓名:蕭淳介
政大中文系畢業。讀書人,教書匠,希望能成為好的「說書人」。但願不負文字,用聲音走到 更深、更遠的地方。現為尚儀有聲製播中心特約配音員。

 

姓名:王亞軒
華視配音班結業。一個熱愛聲音工作的玩樂主義者,離開銀行後相夫教女同時從事接案配音工作多年,熱愛拍照旅行美食,也是一個文字工作者, 期許自己持續地用文字記錄生命,以聲音傳達感動。現為尚儀有聲製播中心特約配音員。

review


評論

我給本專輯

0

/ 5
(0)
  • (0)
  • (0)
  • (0)
  • (0)
  • (0)

related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