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
介紹
擁有幸福的能力並非與生俱來,需要後天的刻意練習!
科學證明有效的親職實踐法:爸媽不犧牲,孩子長大自帶幸福力。
超過80萬名學童使用過楊俐容的SEL情緒教育教材,
腦科學 X 心理學的14堂親職教育短講,
每講10分鐘,協助忙碌的父母快速、精準的應用。
▶家有0-15歲孩子都適用的幸福育兒、教養心法,
日常生活就能做的事:睡前「小確幸點名法」、親子擁抱增氧術、情緒命名與快樂回味儀式,
大腦的幸福四大激素就能源源不絕:腦內啡 × 多巴胺 × 催產素 × 血清素。
▶從價值態度到具體行動,打造親子長期幸福感
▪三步驟檢視「我是貓派、虎系還是搖擺型父母?」
▪4 大行動準則成為最能養出幸福兒的威信獅父母,有效避免「假民主」與過度控制。
▪作業、外出、收心、犯錯的教養情境對話實例。
▪用科學支持的回饋法,讓孩子做中學、錯中長大。
▶成為母親的辛苦被理解、被看見
▪Me Time 重新充電學--Me Time 建立法、溫柔自我對話、罪惡感拆解。
▪想做對的事,先排對的序--多元角色排序 3 指標(影響圈 × 能量值 × 長期效應)
▪掙札在自我與家庭之間的決策工具---趨避衝突辨識,減少後悔與自我控告。
▪自在又甘願的家庭協作--需求不必照單全收,但要適度回應。
▶從送托至空巢,親子必修的分離課,練成健康的「分離力」
▪你會學到--分離焦慮的源頭檢視、行為先行的外在練習。
▪立即工具--注意力轉移清單、個人時光規劃、五大自我檢核標準。
▪親職心態升級--把「關心」和「焦慮」分開處理。
▪家庭策略--建立可預期的分離儀式感,親子都更有安全感。
▶培育新時代孩子的兩大幸福生存力:選擇力與挫折復原力
▪你會學到--在安全範圍內給真選擇,不演「假民主」。
▪關鍵教養技巧--父母這樣回應,孩子學會承擔錯誤選擇的後果。
▪家庭實作--生活與遊戲中的選擇練習。
▪親職心態更新--從外在獎勵轉向內在價值與自我肯定。
【目錄】
CH1 和孩子一起上一堂幸福學
1-1 四元素打造幸福腦
1-2 生活中刻意練就出幸福力
1-3 四個關鍵作為,成為最能養出幸福兒的「威信獅」父母
1-4 分離焦慮,焦慮的是你還是孩子?
1-5 關心還是焦慮?五個指標釐清。
CH2 活出媽媽的美好版本
2-1 三個小練習,創造母職的第二天性
2-2 認識心口一致表達自己的關鍵
2-3 全職當媽媽也要設停損點?
CH3 新時代需要的幸福生存力:選擇力、挫折復原力
3-1教出明智選擇力,不要再問孩子好不好!
3-2當孩子做錯決定,爸媽絕不能說的話
3-3越挫不會越勇,認識三種有益於孩子的挫折
3-4兩大行動,優化孩子的失敗體驗
3-5耐挫力的四大特質
3-6將外在獎懲轉化內在自我激勵的秘訣
♥貼心提醒♥
本課程由親子天下Podcast好評節目「幸福親子村」精選轉製,受到時空環境以及當時設備因素等限制,部分單集在收音可能略有差異,但不影響內容理解與吸收,特此敬告讀者。
【講者簡介】
楊俐容
臺灣第一位結合心理學與腦科學的親職教育專家,台灣「SEL社會情緒教育」的領頭羊。她所創「臺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創辦人,全臺校園已有超過80萬名學童上過芯福里的情緒課程。 同時成立「耕心學院」,致力將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學的專業透過各種方式,為台灣的老師、父母和孩子做出貢獻,期待讓這個社會變得更美好。
review
評論
0
/ 5- (0)
- (0)
- (0)
- (0)
- (0)